t55p54

标签: 武器装备

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没有错,但不开第一枪值得商榷,我认为要敢于亮剑,敢开第一枪!

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没有错,但不开第一枪值得商榷,我认为要敢于亮剑,敢开第一枪!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因为常规战争我们没有什么可怕的,近海战争更是无敌,值得中国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应该不存在。而我们不开第一枪的方针,有时候令我们非常被动,也造成一些无谓的牺牲。更有甚者还有个别国家因此少了畏惧之心,前有中印边境摩擦,现有菲猴一再挑事。如果我们不再坚持不开第一枪,也许南海困局就会迎刃而解!
一位美国上将宣称,中国军舰总数现已超355艘,美国舰艇总数则降至290艘,于是其

一位美国上将宣称,中国军舰总数现已超355艘,美国舰艇总数则降至290艘,于是其

一位美国上将宣称,中国军舰总数现已超355艘,美国舰艇总数则降至290艘,于是其呼吁中国暂停造舰,称这样能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理由是中国海军规模已与美国相近,无需继续扩张。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军舰不是比谁数量多,得看实际战斗力。美国海军总吨位460万吨,整体规模庞大如同重量级拳击手,中国海军240万吨且包含较多中小型舰艇,美国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每艘可搭载七八十架战机,这种作战能力远超普通军舰。再说美国军舰变少这事也挺有意思,冷战结束时候美国有快600艘军舰,是自己主动减少到现在的规模,就像职业选手自己选择降体重参加比赛,现在看别人追上来了,就喊"暂停比赛",这不太合适吧?看看历史就知道,美国这个要求有多"双标",1980年代美国搞"600艘海军计划"的时候,怎么不说太多了?2016年美国还有415艘军舰的时候,怎么不主动说"我们少造点"?现在中国军舰数量刚赶上美国,美国就着急了,这就像跑步比赛,一直领先的人看后面的人快追上了,不是想着自己跑快点,而是喊"你别跑了",这逻辑不太对吧?美国在全球有70多个军事基地,中国海外基地屈指可数,美国军舰满世界转悠没人说,中国在自己家门口加强防御反而被说"制造紧张",这标准是不是太灵活了?中国发展海军是正当合理的,我们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需要防卫,同时要管辖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还必须保障海上贸易航线的安全。而且中国军舰建造速度已经在放缓,从2019年一年造24艘降到2023年一年13艘,说明我们不是盲目扩张,而是根据需要来。中国国防部明确表示,我们的军事发展不针对任何国家,纯粹是为了保障自身安全,就像家里装防盗门是为了安心睡觉而非威胁邻居。美国的心态其实很简单——他们习惯当第一,看到中国快速进步就慌了神,不是琢磨如何提升自己,反而想压着别人别努力,这种心态确实有问题。其实美国海军实力还是世界第一,根本不用慌,与其整天盯着别人家造了多少船,不如想想怎么和大家搞好关系,现在都21世纪了,海洋这么大,完全可以大家一起用,没必要非要比个你死我活。我觉得美国将军这个要求挺没道理的,每个国家都有权保护自己的安全,中国发展海军完全正当合法,美国与其担心中国军舰太多,不如想想怎么和中国好好相处。全球海洋治理需要各国海军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海盗、走私和海上救援等跨国挑战,中国海军参与亚丁湾护航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海洋作为人类共同财富,各国应当以实际贡献而非军舰数量来衡量海军价值,中国发展海军力量纯粹出于防御目的,不谋求海上霸权。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完全可以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美国过度反应既无必要也不利于地区稳定。
国际航天圈炸锅了!日本宇航员大西卓哉搭乘龙飞船成功抵达国际空间站后,发了一张照片

国际航天圈炸锅了!日本宇航员大西卓哉搭乘龙飞船成功抵达国际空间站后,发了一张照片

国际航天圈炸锅了!日本宇航员大西卓哉搭乘龙飞船成功抵达国际空间站后,发了一张照片,看呆了航天人!国际空间站的内部竟然这么乱!再看中国自己建造的“天宫”空间站,那叫一个干净利索、现代化十足!照片里的国际空间站内部,设备像垃圾堆一样堆积,线缆像蜘蛛网一样交错,舱壁上还贴着各种便签和临时固定的工具,完全看不出这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前沿阵地,倒像是个被废弃的太空仓库。这可把航天专家们看呆了。要知道,国际空间站可是由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加拿大等16个国家联合建造的,是人类航天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国际合作项目。可如今,这个曾经的航天标杆,内部环境却如此糟糕,实在是让人唏嘘。其实,国际空间站的卫生问题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由于是多国合作建造,各舱段的设计和管理标准都不一样,协调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国际空间站已经超期服役近10年,很多设备都老化了,像空气净化系统、排泄物处理系统等,经常出故障。在失重环境下,宇航员皮肤新陈代谢加快,脱落的死皮细胞到处飘,附着在各个角落成了细菌滋生的温床。再加上舱内空气不流通,宇航员的汗液、体味还有生活垃圾产生的异味混合在一起,那味道简直一言难尽。反观中国自己建造的“天宫”空间站,那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天宫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组成,采用T字构型。舱内布局合理,工作区和生活区划分明确,每个航天员都有独立的睡眠舱,既保证了隐私又让生活有条不紊。天宫空间站的卫生管理更是科学高效。大小便分两个口处理,再生水系统能把尿液净化成可饮用的水,连洗手水都要循环用三遍,水资源利用效率超高。空气净化系统24小时高效运行,垃圾处理系统也非常先进,能把各种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去年直播里航天员飘着做实验,背后的空间站干净整洁得就像科幻大片现场,外国专家看了都忍不住惊叹,这厕所技术能不能申请个专利。更厉害的是,天宫空间站的设计还非常注重人性化。每个航天员都有自己的储物柜,物品摆放整齐有序。舱内还配备了健身器材、娱乐设施等,让航天员在太空中也能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其实,国际空间站曾经也是人类航天的骄傲。它为人类在太空环境下的科学研究、技术试验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可如今,由于多国合作的复杂性和设备老化等问题,它的辉煌已经逐渐褪去。而中国的天宫空间站,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着自主创新和科学管理,后来居上,成为了国际航天领域的新标杆。这次大西卓哉的照片,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国际空间站的困境,也照出了中国航天的崛起。中国航天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太空搭建了一个舒适、安全、高效的“太空家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和担当。
辽宁舰出动战机驱离外军无人机辽宁舰出动战机驱离外军无人机近日,辽宁舰在执行任务

辽宁舰出动战机驱离外军无人机辽宁舰出动战机驱离外军无人机近日,辽宁舰在执行任务

辽宁舰出动战机驱离外军无人机辽宁舰出动战机驱离外军无人机近日,辽宁舰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遭遇外军不明无人机来袭。面对突发情况,辽宁舰首次出动战斗机对该无人机进行查证处置。整个过程实现全程雷达截获,且外军无人机始终处于我战机导弹发射范围之内,有效捍卫了海上空域安全,展现人民军队在应对海上空中威胁时的快速反应与攻坚能力。热点观点
最近关于国际空间站要退役的消息又火了,俄罗斯那边已经正式公布了脱轨计划,说是20

最近关于国际空间站要退役的消息又火了,俄罗斯那边已经正式公布了脱轨计划,说是20

最近关于国际空间站要退役的消息又火了,俄罗斯那边已经正式公布了脱轨计划,说是2028年开始准备,2030年彻底报废。这消息一出,网上又开始有人带节奏,说什么"中国空间站技术落后""国际合作不行",搞得好像咱们的天宫要凉了一样。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先说国际空间站这事。这玩意从1998年搞到现在,确实老了,这几年不是漏气就是裂缝,修修补补好多次。俄罗斯早就想撤了,现在终于定了时间表。美国那边倒是挺淡定,转头就去搞商业航天了,什么SpaceX、蓝色起源这些私人公司都在折腾新项目。但问题是,这些商业空间站到底靠不靠谱?技术成熟度够不够?现在谁也说不准。反观咱们的天宫空间站,虽然起步晚,但优势很明显。首先技术上不输人,什么霍尔电推、机械臂联动都是国际领先的。再说运营成本,天宫一年花4亿多美元,只有国际空间站的九分之一。最重要的是,咱们从一开始就搞开放合作,不像某些国家搞技术封锁。现在已经有17个国家的项目在天宫上做实验,这才是真正的国际范儿。有些人总爱拿"起步晚"说事,可他们忘了后发优势这个词。国际空间站当年建设的时候走了不少弯路,重复建设、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效率低下。咱们吸取了这些教训,设计更合理,科研载荷占比直接碾压国际空间站。而且现在天宫是近地轨道唯一在运行的大型空间站,这个战略价值还用说吗?至于美国转向商业航天和深空探索,那是他们的选择。咱们也有自己的节奏,长征九号、月球科研站都在稳步推进。太空竞赛又不是短跑,比的是持久力和战略眼光。现在下结论说谁领先谁落后,未免太早了点。总之,国际空间站退役是必然的,但这不代表中国空间站就落后了。相反,天宫现在正是发力的时候,未来几年肯定会搞出更多大动作。那些唱衰的言论,要么是不了解情况,要么就是别有用心。咱们就等着看吧,时间会证明一切。
中国如果禁止向美国出口稀土,待美国自己开采和加工稀土满足美国高科技和高端武器装备

中国如果禁止向美国出口稀土,待美国自己开采和加工稀土满足美国高科技和高端武器装备

中国如果禁止向美国出口稀土,待美国自己开采和加工稀土满足美国高科技和高端武器装备的生产需求,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估计到那时美国的部分高科技和高端武器装备都废了,就需要反过来追赶中国了。这个稀土问题我们必须要考虑...
国际航天圈新消息!有点炸锅呀。在日本宇航员大西卓哉乘坐龙飞船成功抵达国际空间

国际航天圈新消息!有点炸锅呀。在日本宇航员大西卓哉乘坐龙飞船成功抵达国际空间

国际航天圈新消息!有点炸锅呀。在日本宇航员大西卓哉乘坐龙飞船成功抵达国际空间站后,发回了一张宇航员在里面的画面的照片,有美食可吃,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网友说:国际空间站的线路,有点象印度的电线效果一一多而乱如麻。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以前是电子时代,现在是集成芯片时代。跟几十年的产品有什么可比性,没必要这样对比。时间长了可能都会乱吧,我们可能是又加了个壳体把乱线放里面。国际空间站乱的像废品收购站。国际空间站内部确实让人感觉像是进了弱电机房一样。长期使用证明其能适应复杂太空环境。一看国际空间站,就知道这是进入了一个正在工作的车间,那么多的电线,那么多的气管乱糟糟横拉竖拽,让人有一种,乖乖,这里真复杂,很牛逼的感觉,中国空间站太干净,象度叚村。对有洁癖或强迫症患者来说,国际空间站待个2~3天也许勉强能熬过去,待半个月以上绝对会发疯。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我国航母发展猜想:一、16辽宁舰(2012)常规动力我国航母起点,首艘航

我国航母发展猜想:一、16辽宁舰(2012)常规动力我国航母起点,首艘航

我国航母发展猜想:一、16辽宁舰(2012)常规动力我国航母起点,首艘航母诞生于此,开启深蓝征程。二、17山东舰(2019)常规动力北海舰队驻地,首艘国产航母守牢海防要地。三、18福建舰(2025)常规动力+电磁弹射福建船政学堂(1867)奠定海军教育基础,电磁弹射实现技术跨越。四、19江苏舰(2031)常规动力+电磁弹射1949年新中国海军在泰州诞生,江南水师学堂续写海军文脉。五、20广东舰(2037)核动力+电磁弹射南海舰队母港,广东海陆学堂(1887)见证海军教育传承。六、21浙江舰(2043)核动力+电磁弹射东海舰队基地,首个近代海军基地筑牢海疆。七、22台湾舰(2049)核动力+电磁弹射彰显国家主权,见证两岸统一的深蓝力量象征。
美俄航天破冰会晤:国际空间站的命运与人类太空合作的未来美国航天局突然宣布

美俄航天破冰会晤:国际空间站的命运与人类太空合作的未来美国航天局突然宣布

美俄航天破冰会晤:国际空间站的命运与人类太空合作的未来美国航天局突然宣布了!8月1日,美俄航天局的大佬们在美国佛罗里达会面啦!会面主题挺实在,是关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延长问题。目前空间站计划运行到2030年,双方探讨了再延至2035年的可能性,还聊了如何分担维护费用,毕竟每年运营成本得15亿美元左右。这场会晤,比想象中更不简单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例行公事的航天合作谈判,但背后的政治博弈和科技角力远比纸面复杂。美俄关系这几年跌到谷底,经济制裁、外交驱逐、军事对峙轮番上演,唯独国际空间站(ISS)这块“太空绿洲”还在勉强维系着最后的合作纽带。俄罗斯原本计划2024年退出ISS,转头和中国搞月球基地,美国则拉拢盟友推进“阿尔忒弥斯计划”,双方在太空领域几乎分道扬镳。可现实很骨感——俄罗斯的经济和技术储备根本撑不起单干,而美国也发现,没了俄罗斯的推进系统,ISS连轨道都维持不住。“修修补补又五年”,ISS还能撑多久?ISS已经超期服役近10年,设计寿命15年,硬是拖到了25年还在用。漏气、太阳能板老化、推进系统燃料泄漏……问题一箩筐。2024年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出现4处裂缝,每天漏气1.7公斤,宇航员只能靠打补丁硬撑。美国NASA的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刚上任就面临这个烂摊子,每年30亿美元的运营费还在涨,商业空间站又没成熟,ISS再撑5年已经是极限。俄罗斯提议延到2035年?更像是谈判筹码,毕竟他们自己的“俄罗斯轨道站(ROS)”计划连影子都没有。新实验舱vs月球供电:各怀心思的合作俄罗斯想加装辐射研究舱,表面是科学需求,实则瞄准深空载人任务——他们的月球和火星计划缺的就是长期辐射防护数据。美国则盯上了俄罗斯的能源技术,月球基地的供电系统需要高效稳定的方案,而俄方的核动力小型化经验正是NASA想要的。这种合作像极了冷战时期的“太空握手”——技术互换,利益均沾,但谁也不会真的掏心窝子。俄罗斯的“进步”号飞船负责ISS坠毁时的脱轨,美国的“太空拖船”负责引导残骸落海,连退休都要分工合作,可见依赖有多深。太空合作,终究逃不开地球政治ISS曾是冷战结束的象征,如今却成了大国关系的“温度计”。乌克兰战争让美俄民间合作几乎归零,唯独太空领域还在硬撑。这次会晤后,俄罗斯邀请NASA参加11月的拜科努尔发射,美国也松口讨论月球合作,算是给紧张关系开了个小窗。但别指望立刻回暖——美国仍在指控俄罗斯研发“太空核武器”,俄罗斯则抱怨西方制裁阻碍航天技术发展。ISS就像一根绷紧的弦,稍有不慎就会断。人类的太空梦,不该被政治绑架无论美俄怎么算计,ISS的价值无可替代。它培养了15国的宇航员,完成超过3000项实验,从癌症药物到新材料,惠及全人类。商业空间站还没成型,中国“天宫”短期内也难替代ISS的规模。如果ISS真的在2030年退役,人类近地轨道将出现真空期。美俄这次谈判,不止关乎两国利益,更决定了未来十年太空探索的格局。合作续命,总比互相拆台强。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55配备200多枚导弹,假如海战爆发,导弹打完了该咋办?实不相瞒,055打完导

055配备200多枚导弹,假如海战爆发,导弹打完了该咋办?实不相瞒,055打完导

055配备200多枚导弹,假如海战爆发,导弹打完了该咋办?实不相瞒,055打完导弹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敌军被击沉,尽快对其进行海上捕捞,否则就是碎成了渣渣,根本不用费力。那万一出现了战场上最不愿意看到,也最不可能发生的第三种情况:自身的导弹确实已经耗尽,而对面的敌人还没有被彻底解决。在这样极端被动的局面下,这艘万吨巨舰就真的只能束手待毙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是走到了这一步,它依然保留着最后的选择。首先就是依靠自身强大的动力系统进行战略性撤离。它的航速能够突破三十节,这个速度足以让它摆脱绝大多数水面舰艇的纠缠。如果战局不允许它从容脱身,被迫要进行近距离的对抗,055也远没有失去还手的能力。当双方的距离被拉近到一百公里以内时,位于舰艏的那门130毫米主炮就会接管战斗。这门火炮拥有非常高的射速,能够发射普通炮弹进行火力压制,更关键的是可以发射精确的制导炮弹,对敌方舰艇的关键部位实施精准打击。其实仅仅讨论055自身的武器装备,其实还是低估了它在现代海战中的真正地位。它最核心的价值,并不仅仅是一个火力强大的攻击平台,而是整个作战舰队的指挥中枢。就算它自己已经没有了远程攻击导弹,但它强大的雷达和信息处理系统仍然在工作。它可以将整个战场的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分发给编队里的其他护卫舰、驱逐舰,指挥它们发动攻击。此刻,它就从一个“战士”变成了一位“战场指挥官”,它的“眼睛”和“大脑”仍在持续作战。它甚至能指挥无人机群和无人艇,去执行骚扰、防御甚至攻击任务,用这些低成本的装备去消耗敌人。不过,前面讨论的所有这些极端情况,在现实中的发生概率都非常低。因为现代大国之间的海战,已经不再是单纯比拼谁的船坚炮利,而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战争的模式,早已朝着“发现即摧毁”的方向发展。像鹰击-21这类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现,使得防御方很难有效拦截。这也就意味着,海战的胜负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双方进入互相消耗的阶段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因此,055驱逐舰很难真的遇到一个有机会让自己打光所有导弹的对手。所以说到底,055打完导弹的最大可能,还是回到了我们开头所说的那样,是敌军已经被彻底击溃。